按:所有的养生功法都有些固定的基本姿势,称为练功总式。既有它的道理,也是代表一个功门的练功特点和标志。洗剑庐内功三庄三法里面,就暗含着这些练法。
1.无极式静立养气
图片
两脚并拢,周身中正。两手自然下垂,指尖向下,手心向内,手指自然舒展开。中指贴近裤缝的位置。要求两脚尖和两脚跟并拢,大脚趾一侧也靠在一起。两腿微曲,膝关节并上,这样两腿都靠在一起了。这是异于一般功法之处。
两腿完全靠在一起,成为一个整体,周身气机就整了。而且使得足少阴肾经和奇经八脉里的阴跷脉紧密地结合,对培补肾气有特殊的作用。
目平视前方,目光回收,两眼轻轻闭合。全身放松。
调整身形:
百会上领,尾闾下垂。腰部命门微微后突,脊柱上下拉直。
收下颏,拔颈椎,微微低头,把颈项部放松。
唇齿微闭,舌抵上腭。
含胸拔背,松肩虚腋,两臂体侧自然下垂,把手指舒展开。
空胸实腹,气沉丹田,小腹部成松圆,腰部命门微微后突,提会阴。
两脚平铺于地。 调整重心位置,使两脚虚实相当。在大脚趾根处稍稍加点意念。
调整意念:
全身从上到下,从里到外,都要放松。
头项放松,胸背放松,腰胯放松,肩肘放松,指掌放松,膝足放松。
调整呼吸:
慢慢地吸气,呼气;吸气,呼气。
忘记时间,忘记地点。安静地站立。
无极式以身体放松,静心养气为主。形不正则气不顺,气不顺则意不静。首先要能持久放松地保持正确姿势,才能在练功中左右逢源,运用自如。
图片
姿势站好后,要周身放松,思想集中,任其自然。初练可能产生酸、麻、热、胀之感和身体微微晃动的情况。这是练功过程中气血活动增强的自然现象,继续练之自会逐步消失,而产生轻松舒适感。
静立是练功的基本功法,有调和气血,祛病养身之效,练好此式,可用于行立卧一切动作之中。早晚单练此式应不少手十五分钟,如能延长到半小时,功效更大。
2十字式
图片
无极式的基础上,两手胸前相合,成合十手。
大臂前斜45度,肩胛骨圆撑,腋窝空虚,小臂横平成一字。中指尖向上。
拇指约在膻中至紫宫穴的位置。肘臂内象是有个气球撑着,掌根小臂不低于心口。
合十手距离胸部大约一横拳。
要求两手中指三节中一节似接非接, 拇指对膻中穴,可强化中田之气;
合十手能使十指气脉左右交通,双手之气如环无端地流通,形成环流;劳宫相对可使左右气机平衡;大拇指对膻中可收气血相合、收摄心神、排除杂念之奇效。为缁黄两家所崇尚。
根据所练部位不同, 合十手的高度有胸前和额前之分。
在胸前者,属练内功手式,亦称“合十手当胸”。因两手掌心相合,指掌贴在一起,指尖向上直立,两小臂成一字,手与小臂成“十”字状,故名。
在额前者,接近练武功和佛家功法的手式。
要求大臂抬平, 拇指对山根至印堂的位置。练武者两手用力合紧,有使气走上田,强化上田之功能。
3.贯气式
图片
两脚并拢如无极式或小马步庄式(两脚开立,与肩等宽,平行站立,两膝微屈)。
两手捧气似球,两臂微曲,在头顶上方环抱。
腕与肩等宽,掌心微含照向头顶,向头顶停留贯气。
气源源不断从整个头顶贯入体内,贯通全身。要想会阴和涌泉穴。
通天贯地。安静站立。
此式借鉴传统功法中的“灌顶”(师父为弟子从头顶贯气)与“喂气”(向身体关键部位发气,补气)的合理手法而来。因意念要贯通,贯透,故用贯气,而不用灌气。
做法是用手捧大自然之气向身体里贯。可以向头部贯,也可以向周身不同部位贯;可以给自己贯气,也可以给别人贯气。 也可借助于贯气动作,配合意念使形体放松。
图片
贯气放松法:
依照自己的练功方法,调整姿势、 做好准备后,两手置于小腹前,掌心相对,如捧球状。
而后徐徐上升,掌心渐渐对向身体。
当手举过头顶时,两掌似覆于头顶之状,距顶约20~40厘米,意念中想两手心发出气, 贯入头顶(囟门),做三个呼吸。
然后两手经身前,慢慢下降至小腹前,意念要随之由前身下降至小腹。
如此反复三次。
唯第二次下降时由侧身下降(姿势、意念),
第三次下降时,姿势由侧身、意念由身后下降(注意:意念系从身内下降,切勿从体表而行)。
此法可作练功前的预备功,与功后的收功,也可反复练习,不仅有放松形体之功,而且能很快产生气感(此式降血压效果卓著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